2022英国征信市场未来展望报告

来源:《中国征信》2022年第2期。

作者:张勇,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陈习,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中心支行。陈景依,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雷子琼,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应城市支行。李雄军,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大悟县支行。

2021年7月,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了其委托兰登智库完成的《征信市场未来展望报告》(Future of the Credit Information Market Report,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采用情景分析法,假定未来征信业可能面临的四种情景,逐一分析了各类情景下人口与经济、技术、信息主体、市场和监管五个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对征信市场未来5—10年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征信业应保持适度竞争、拓展数据源、提升信贷决策透明性和保障数据安全等监管政策建议。现将报告核心内容摘编如下,供参考。

基于不同假定情景分析未来征信业发展状况

假定情景一:信贷缺口不断扩大

情景假设:2030年,由于征信行业创新步伐过慢,征信成本过高,以及经济低迷,贷款决策有效性没有实质性提高,导致信贷缺口不断扩大。出于对数据安全和透明度的担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征信机构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信息,而他们很难依据自身风险程度的标准来获得信贷。在此背景下,征信市场未来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获取消费者数据存在较大困难。一是数据泄露、违规采集等数据安全问题导致人们不信任征信机构的数据收集、处理行为。二是由于消费者不配合提供且不被信贷机构看好,替代数据应用前景不佳。

成本和创新问题阻碍征信市场发展。一是部分征信机构为吸引消费者而采取的市场激励措施以及少数大型征信机构的垄断行为,导致征信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征信行业创新发展受阻。由于消费者对高级分析(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这类系统算法的公平性存在质疑,其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信贷供需矛盾制约信贷市场发展。一是信贷历史记录较少或空白人群难以获得信贷支持。二是经济低迷和消费者信心缺乏导致信贷需求较低。

假定情景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授信

情景假设:消费者认识到共享数据的价值和风险,并有权选择共享数据的内容以及对象。在信贷市场中,经消费者授权同意的数据被广泛用于信贷决策,征信机构在打造强势品牌、维护消费者信任和向消费者阐明共享数据的好处方面竞争激烈。金融机构贷款决策信息更为灵活,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获得信贷或以更优惠的条件获得信贷。在此背景下,征信市场未来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消费者的数据权利意识增强,倒逼征信机构遵守数据保护相关法规。消费者数据权利意识和风险观念不断强化,希望尽可能减少数据授权对象。随着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管机构也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数据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满足消费者意愿和监管要求,征信机构加强数据保护监管合规。

信贷机构和征信机构努力获取消费者信任。征信机构间展开激烈竞争,一是开发更强大的用户界面,将业务范围从信贷市场拓展到保险和租赁市场等;二是大幅投资于数据安全领域,以回应消费者对数据保护和数据所有权的关注。

消费者分享数据的意愿增强。随着信贷机构和征信机构加大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度和信息保护力度,消费者主动分享数据的意愿变强。但仍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分享信息是被迫的,由于不认同这种强迫行为而拒绝提供额外数据,从而在贷款上受到限制(如信贷产品选择较少,或不能以较合适的条件获得贷款)。

假定情景三:大数据驱动行业发展

情景假设:大数据分析在征信业、零售信贷市场以及其他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征信机构把不断增长的金融和非金融信息结合起来,数据源增多以及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了信贷决策的准确性,帮助更多消费者以更优惠利率获得更适合的信贷产品。但替代数据引发的对公平性、数据安全保障的质疑,信贷产品个性化定制引发的产品错配、机构歧视等问题也引发关注。在此情景下,征信市场未来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个人数据的数量和类型呈指数级增长,但隐私保护力度不足。数字化生活的普及、“物联网”的全面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高级分析技术等创新技术将会使个人数据的数量和类型呈指数级增长。但在消费者进行的海量数据交互过程中,难以保证数据使用完全遵守隐私规定。

征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征信机构在新数据源利用、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以及市场创新和多样化发展方面不断突破。

信贷机构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替代性数据和先进分析技术的应用,信贷机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提供的信贷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部分消费者不关注但乐意共享数据。部分消费者不查看个人信用档案,也不关注其数据被使用的具体情况。但大部分消费者愿意进行数据共享,认为共享数据的好处超过了可能存在的隐私保护不足问题。

假定情景四:信贷机构带头使用替代数据

情景假设:信贷机构带头使用多种来源的信用信息,越来越多地使用来自小型信贷机构、个人授权同意数据和其他来源的信贷信息,来补充或替代大型信贷机构的信息。但消费者关注的信息权属划分、错误信息更正、信贷机构拒贷理由不明确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对于机构如何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也更加困惑。这使得业界更关注制定数据收集和使用规范,包括道德和透明度等因素。在此情景下,征信市场未来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个人平均信用评分降低,为信贷机构带来较大压力。普惠金融工程提高了融资可得性,推动信贷需求不断增长,完全没有信贷记录的人群减少,但信贷记录过少的人群有所增加。加之就业形势变化引发的人员跨境流动、职场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使得个人平均信用评分降低,给信贷机构带来较大压力。

征信市场助力信贷市场发展。一是由于征信机构竞争激烈、使用更多的替代数据,信贷机构能以更低成本获取更高质量的信用信息。二是更低价、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信用信息服务促进了信贷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个人对数据共享缺乏准确认知。许多消费者并不了解数据共享规则及其对自身的影响,认为只有提供更多数据给信贷机构和征信机构,才能获得贷款。

关于未来征信市场发展的建议

《报告》认为,人口与经济、技术、信息主体、市场、监管五大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决定征信市场和信贷市场未来发展的关键。以上四种情景揭示了这些影响信用信息市场未来的因素是否以不同方式的发展。尽管这些情景只是许多可能发生的可信未来中的一小部分,但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有益建议:

应保持适度竞争

征信市场和信贷市场的适度竞争有利于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但过度竞争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导致消费者为保障自身隐私权益不得不支付高额成本(“隐私溢价”)。

应适度拓展数据源

拓展数据源有助于帮助缺少主流信用记录的人群获得更多融资机会。但数据过度采集和使用可能会导致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拒绝分享数据等一系列问题。

新兴技术应更多考虑信用信息弱势群体

大数据和先进数据分析技术有助于信贷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定价,向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信贷产品。但部分信贷历史记录单薄和信用度较低的人获得信贷的成本仍然高昂,可选择的贷款品种也较少。应重视更广泛的数据和更复杂的分析技术在信用信息弱势群体中的运用。

应重视取得信息主体的信任

如果人们对征信机构和信贷机构有较高的信任度,分享数据的意愿会更高。提高信息主体信任度可采用宣传教育、完善监管以及保障个人知情权等方法。

技术发展应注重提升信贷决策的透明度、强化数据安全保障

技术进步在推动数据采集、汇总和分析领域的创新,提高信贷决策质量、降低信用信息成本等方面有重大作用。然而,如果技术发展导致信贷决策缺乏透明度,或者数据安全和预防数据诈骗方面的技术发展滞后,会造成信息主体失去对征信机构和信贷机构的信任,进而影响它们获取数据以及对零售信贷产品的市场需求。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22年6月30日 下午3:05
下一篇 2022年6月30日 下午3: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