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王魏冬:连接和共享是数字普惠的前提

“2020中国银行家论坛”于2020年9月29日在北京市隆重举办。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挖掘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数字足迹”,提高营销获客、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精准度。本次论坛分设了圆桌论坛,其主题为“普惠金融助力小微经济发展”,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魏冬出席活动并致辞。

王魏冬首先就普惠金融推行的困难和近年来模式成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解决困难的一大路径。对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前提,王魏冬提出了“连接”和“共享”两个关键词。

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王魏冬:连接和共享是数字普惠的前提

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王魏冬

以下为嘉宾发言摘要:

2015年的时候,银行业风险处于高位,有一段时间,普惠金融是避之犹恐不及的事物。其原因一是信息不透明,二是效率问题难以解决。而现在采用全线上的方式,通过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形成的数字普惠的模式,不能说已经完全成功,但其前景是乐观的,而且将不良贷款率保持在了一个很好的水平。数字普惠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有两个关键词。

连接。财务报表也是数据,但是这个数据相对单一,而且它有天生的缺陷,即缺乏信息的对称性和信息的充分性,大数据更像一个人走路走下的脚印等痕迹,一位优秀的侦察员通过这个痕迹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身高、体重、走路方式。非财务信息就是这种“痕迹”,税务数据、发薪数据、水电缴费数据、投招标数据是不需要客户提供的,能够解决真实性和充分性,绘制客户的立体画像。如果拿不到这些数据,数字普惠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相对来说,中小银行获取数据难度则较大。

所以说数字普惠不仅仅是一个模式,其背后应该有支撑这个模式运转的体系性的安排。数据普惠的模式改变了由银行一家操办的局面,变成了由银行牵头,各个方面配合,才能运作起来。因此整个银行业,为了行业公平、充分、完整的竞争需要,应当将数字流通起来,否则数据可能会慢慢地越来越向大行集中,甚至可能把中小银行屏蔽出去,产生挤出效应,而广泛的连接正是数据能够进行无障碍流通的前提。

共享。过去人们买东西的场景是在商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买东西不只是在商场了,人们也可以在线买东西,互联网的发展让大众的生活状态改变了。基于购物平台,把平台和消费者高频互动的场景进行衔接之后,通过App可以让银行随身而在。把消费状态变成糖溶于水的状态,即尝不到糖,但是可以尝到甜味,你看不到银行,但银行无处不在。传统的贷款对客户而言是很复杂的事情,一整个流程下来,客户甚至掉一层皮,而我们希望,未来贷款可以像下馆子逛公园,真正实现普惠金融便民利民的目标。

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王魏冬:连接和共享是数字普惠的前提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1)
上一篇 2020年11月3日 上午9:37
下一篇 2020年11月3日 上午9: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