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App内容生态报告:支付结算篇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拉开序幕。在后疫情时代,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获得进一步发展,App成为金融机构线上获客、线上展业最直接的窗口。

近期,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金融机构应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要求以线上为核心,构建手机银行等新一代线上金融服务入口,持续推进移动金融客户端App、应用程序接口(API)等数字渠道迭代升级。

作为金融机构线上服务的入口,App的运营水平与活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用户竞争的能力,也体现出机构在战略、技术、运营、产品、品牌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App内容生态的建设完善,成为机构吸引用户流量、提高用户活跃度的重要发力点。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资管研究院推出《金融App内容生态报告》,结合Questmobile发布的2021年末金融行业App月活、活跃渗透率、月人均使用时长、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等数据,多维度整理了支付结算、网上银行、股票交易、综合理财、消费信贷、保险服务等6个细分金融行业App活跃度前十强榜单,并通过分析其内容生态来探索各机构在App建设中的侧重点。

以下为《金融App内容生态报告》第一篇,聚焦头部支付结算类App。

在金融行业中,以支付宝云闪付为代表的支付结算类App的用户规模与用户活跃度以迅猛的增速,位居各行业前列,贡献了金融行业App的主要增量。2019-2021年间,其月度活跃用户规模占整体金融行业月活用户规模的比例保持在85%以上。尽管在2020年受到线下收单市场饱和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在疫情后线上支付场景增加,支付结算类App活跃用户规模进一步增长。

2021年末,支付结算类App月活用户规模达到9.07亿人,同比增长12.16%,较2020年末增加月活用户约9839.86万人,增速增加约2.9个百分点。

1652169019402555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结合Questmobile数据,从MAU、DAU、活跃渗透率、月人均使用时长、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等因素,综合评价用户活跃度较高的支付结算类App前十名分别为:

支付宝、云闪付、华为钱包vivo钱包小米钱包翼支付OPPO钱包和包数字人民币(试点版)、黔农云。

除了依托于阿里系生态圈的支付宝,其他用户活跃度较高的支付结算类App主要涵盖厂商系、运营商系App。此外,拥有银联背景的云闪付、获得大力推广的数字人民币(试点版)、贵州农信社开发的网金平台“黔农云”等同样拥有较多活跃用户。其中,支付宝、华为钱包、云闪付三款App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均过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微信支付内嵌于微信App中,故未被纳入该项榜单,而黔农云由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运营,归属于银行类App,也不列入本次榜单。

21世纪资管研究院通过下载体验上述9款支付结算类App的功能板块与特色服务,结合运营方特色业务分析App用户活跃度及原因。

第一:支付宝

作为支付结算类App巨头,支付宝无论在活跃用户规模还是用户使用时长上,都稳居第一。2021年12月,支付宝月活用户规模达到7.96亿人,同比增长3.38%;日活用户规模达到3.57亿人,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13.14分钟,各项指标均位居支付行业类第一,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1.45分钟。

支付宝以支付业务作为蚂蚁集团金融生态的起点,整合了电商、财富、借贷、社交、生活等综合服务。通过支付宝的财富管理板块,集中了蚂蚁集团旗下股票交易、基金销售、信用贷款、分期贷款、保险、信用卡还款,以及蚂蚁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创立的网商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的基金销售服务由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提供,基金板块相当于承载了一整个App的服务体量,除了基金销售、基金榜单,还为各家基金公司开设财富号,增强与基民的互动,并通过内嵌基金资讯来完善内容服务生态。

在便民生活方面,疫情发生以来,支付宝新增健康码、行程码等防疫相关功能,增加了应用打开率。

在教育公益方面,支付宝将公益项目与社交功能相结合,通过蚂蚁森林、蚂蚁庄园、芭芭农场、蚂蚁新村、运动等栏目,进一步增强用户参与公益项目的意愿,同时以打造社交圈的形式,提高App的用户使用率和停留时长。

第二:云闪付

云闪付是中国银联推出的银行业统一App,用户通过云闪付可以绑定管理各类银行账户,并使用各家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及优惠权益,这是云闪付区分于其他支付结算类App的资源禀赋。依托于此,云闪付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达到1.04亿人,同比增加31.77%;月均日活用户人数为2596.91万人,活跃渗透率为8.82%,位列第三。但其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76.61分钟,仅次于支付宝,远高于其他支付结算类App,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2.91分钟。综合考量下,云闪付的整体活跃度排名为第二。

便民服务方面,目前云闪付覆盖了网络购物、出行服务、餐饮服务、文娱服务等多方面线上线下场景商户,尤其是整合各家银行优惠权益方面,进一步提高了App的使用频率。

财富管理方面,云闪付支持用户名下银行卡一键管理,并支持个人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等金融服务,还提供理财、保险、货币基金的销售服务。

政务民生方面,与微信、支付宝一样,云闪付也支持App内的健康码、行程码查询,还支持医保、社保、党费、工会费、税款、交通罚款等方面的日常缴费活动。

境外服务方面,云闪付提供海购、留学服务、跨境理财通、全球退税、境外用卡等服务。

第三:华为钱包

华为钱包用户活跃度在2021年增长迅猛,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共计1.37亿,同比增长120.41%;日活用户人数2690.35万人,活跃渗透率为11.67%,上述三项指标仅次于支付宝,位列第二。但从人均使用时长来看,华为钱包月人均使用时长仅有4.1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0.25分钟,远低于其他头部支付结算类App。

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vivo钱包、小米钱包、OPPO钱包等手机厂商自带的支付结算类App中,上述三款App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分别为3758.31万人、1907.21万人、1568.08万人,分别位列第四、五、六位。但除了自带“米粉”生态的小米钱包以外,vivo钱包与OPPO钱包的月人均使用时长都不超过10分钟。

近年来,交通出行场景中的移动支付使用频率不断提高,拥有NFC支付的手机钱包类App用户活跃度提高也正源于此。但受限于公交卡充值及日常缴费频次不高,且单次充值时长较短,该类App的用户停留时长显著短于其他支付结算类App。

2021年10月,华为曾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上介绍华为钱包在交通上的应用情况时表示,华为钱包支持71张交通卡绑定,覆盖城市/国家321城,华为钱包在公共交通支付场景的月均交易笔数约为2亿笔。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时长,以华为钱包为代表的手机厂商类App也正在逐步完善使用场景。

华为钱包在打开首页,设置付款、乘车、开门、卡包,结合NFC应用场景提高使用频率。在相关栏目页面,包括借钱、保险、华为支付、信用卡还款、手机POS(拉卡拉、通联支付)、交通出行、钥匙、手机充值、补贴商城、华为商城、0元购(广发预存保证金赠送华为产品)、华为商城、申请信用卡、银行精选、信贷严选、手机盾、精选卡券、城市服务、莫塞尔、爱途觅旅行、发票等功能。

其中,华为“借钱”栏目引流对象包括度小满、乐信、分期乐、苏宁、南京银行、平安银行等个人信贷,以及小微商户专属的华夏银行农商贷。此外,华为钱包中还通过设置热点聚焦栏目提供财经资讯服务,丰富资讯内容生态。

今年4月,华为钱包App增加“华为支付”功能,并推出首绑即随机立减营销活动。从功能来看,华为支付可为个人用户提供余额支付、银行卡支付、红包、充值、提现等服务,还可为企业用户提供资金结算、自动分账、营销赋能等服务。未来华为钱包用户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第四:vivo钱包

作为vivo手机自带的支付结算类App,vivo钱包在2021年12月以3758.31万人的活跃用户人数位列第四,同比增加1.78%;月均日活用户人数为511.85万人。但与华为钱包面临的问题一样,vivo钱包月人均使用时长仅4.59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仅0.5分钟。

vivo钱包的定位是“安全可信的金融管家”,主要是基于NFC芯片聚合各类卡、证、票、券、钥匙的虚拟电子钱包,覆盖交通出行、移动支付、生活缴费等应用场景。

整合金融服务生态是vivo钱包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的方式,在App首页顶端设立了“保险”、“借钱”两大栏目;此外,vivo钱包还为银行理财产品提供导流。

需要指出的是,小米、OPPO等3C厂商都拥有专营金融服务的App,小米拥有“天星金融”App,OPPO则将其金融布局整合至“欢太金融”,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活跃用户。对比之下,vivo钱包拥有相对聚焦的用户,其作为支付结算类App的用户活跃度也更高。

第五:小米钱包

小米钱包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数量为1907.21万人,位列第五,同比增加15.8%;月内日活用户人数为124.67万人,活跃渗透率为1.63%。小米钱包App的用户停留时长显著高于其他厂商系钱包App,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4.5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4.62分钟。

小米钱包是由小米集团出品,基于MIUI系统的App,可以实现线上快捷支付、生活充值缴费、Mi Pay手机移动支付、扫码付、公交卡、小米门卡、小米信用卡、申请贷款、购买理财、保险等产品功能。

2015年,“小米钱包”上线,这是小米集团布局金融业务的第一步;同年5月,“小米金融”App上线,随后推出小米活期宝、小米基金宝等理财产品;2017年4月,“小米贷款”App发布,进而开始向所有客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这就是“天星金融”的前身。

在小米系金融类App拓展的情况下,各产品提供的服务进一步细分,作为小米手机内置的“小米钱包”活跃用户被分流,目前其承担的角色也越来越与其他厂商系支付结算类App趋同。

第六:翼支付

中国电信旗下支付结算类App“翼支付”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为1017.75万人,同比减少9.85%,位列第七;日活跃用户人数为119.04万人,位列第六;月人均使用时长10.67分钟,位列第五,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1.04分钟。

翼支付由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依托于“支付+通信+理财”的模式,是中国电信整合旗下金融业务的应用,又名“甜橙金融”。从业务板块来看,除了充值缴费、购物商城,其财富板块涉及货币基金产品“活期保”、理财、基金、黄金、保险、借钱、甜橙白条(助贷)、橙分期(电商分期)、甜橙理财(盈米基金提供基金销售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翼支付内置的股票栏目“甜橙股票”已于2021年11月底暂停交易功能,业务暂停后用户可以通过中信建投“蜻蜓点金”App继续进行资产管理。

尽管翼支付推出金融品牌“甜橙金融”,但从App的内容生态来看,翼支付更偏向于本地生活资讯服务,在给予App访问位置权限后,可以通过翼支付App了解附近商户优惠信息,直接进行支付结算,以生活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其提供的资讯服务涉及财经、科技、美食、汽车、健康等领域,包括图文、短视频等形式。

2019年3月,时任中国电信代理董事长、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柯瑞文曾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带动基础业务发展,集团正推动旗下翼支付进行混改,已引入战略投资者。他强调,将翼支付分拆上市是长远目标。2020年6月,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披露增资项目,增资项目指出,支持增资人未来通过股改和IPO上市等资本运作。

第七:OPPO钱包

OPPO钱包在2021年12月以1568.08万的活跃用户人数,位列第六,同比增长11.46%;日活人数为91.46万人,活跃渗透率为1.34%。但在各头部支付结算类App中,OPPO钱包月人均使用时长最短,仅1.99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仅0.5分钟,拖累整体用户活跃度。

OPPO钱包由OPPO旗下金融平台“欢太数科”进行运营,除了基于NFC芯片的公共交通和门卡功能,OPPO钱包提供的服务还包括金融服务、充值办理、吃喝玩乐和手机服务。其中,金融服务包括现金借贷、保险、分期商城、信用卡申请等。

但欢太数科自营的综合理财类App“欢太金融”更聚焦于金融服务,OPPO钱包的使用场景还是以日常交通和生活充值缴费为主,故用户停留时长很短。

第八:和包

中国移动旗下“和包”App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为597.55万人,同比增加16.28%;日活用户人数47.55万人,活跃渗透率0.51%,各项指标位列第八。月人均使用时长11.98分钟,位列第五,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1.31分钟。

和包App由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目前和包的相关产品功能主要依托于中国移动原有的服务生态,提供综合性移动支付业务,包括民生缴费、购物商城、便捷出行、金融服务、社交服务等。和包的金融服务生态相较“翼支付”较弱,目前涉及货币基金产品“和聚宝”、信用卡还款、现金贷产品“号码借”、信用分期、信用付等。

第九:数字人民币

2021年才上线试用版的数字人民币App,在去年斩获了不错的活跃度成绩。2021年12月活跃用户人数为589.88万人,活跃渗透率0.50%,位列第九;日活用户人数43.36万人,位列第十。月人均使用时长为7.51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0.8分钟。

作为新推出的App,2021年数字人民币钱包试点版主要通过各大银行向用户二维码下载推广,到今年1月正式在各大应用市场上线,并在部分城市试点,第一批试点城市包括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以及北京与张家口的部分场景。

目前通用的数字人民币钱包App主要承载的是移动支付功能,App内支持开通钱包的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网商银行(支付宝)、微众银行(微信支付)等。

近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扩围,第三批试点城市新增重庆、天津、广州、福州、厦门以及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重点城市,至此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地区增至23个。

值得关注的是,在试点扩围的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应用也在同步拓展,例如福建已开展了数字人民币高速公路场景应用,首批数字人民币线上贷款近日也落户青岛。未来数字人民币App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扩充,但由于多家银行App已内嵌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或对数字人民币App自身的活跃用户人数进行分流。

总体来看,支付结算类App由于其在线上线下的丰富使用场景,用户打开频次高,用户活跃度远高于其他金融行业类App。除了整合蚂蚁集团“全生态”的支付宝,厂商系支付结算类App因手机内置NFC芯片而在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场景具有优势,用户粘性很高,但用户停留时长较短。目前金融服务依然是厂商系支付结算类App侧重发力的使用场景,但部分厂商另有自营的金融类App,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钱包”类用户。运营商系支付结算类App同样重视金融服务场景生态的建设,但基于运营商营业厅等线下场景,其本地资讯服务、本地生活服务场景建设也具有独特的优势。2021年新推出的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在各大银行的推广下,同样拥有较高的用户活跃度,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不断推进,其使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扩容,用户活跃度也有望大幅提高。

App建设是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应用的重要赛道,“2022年南财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领先案例”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期待行业领航者的参与,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支撑。有意向报名数字化转型先进案例的机构可向21世纪资管研究院咨询相关信息:15821151426

附:

QuestMobile相关指标说明:

MAU(月活跃用户数):在统计周期(月)内,启动过该App的用户数。活跃用户数按照用户设备维度进行去重统计,即在统计周期(月)内至少启动过一次该App的设备数。

DAU(日活跃用户数):在统计周期(日)内,启动过该App的用户数。活跃用户数按照用户设备维度进行去重统计,即在统计周期(日)内至少启动过一次该App的设备数。

活跃渗透率:在统计周期(日/周/月)内,该App的活跃用户数占全网的活跃用户数的比例。

月人均使用时长:在统计周期(月)内,平均每个人使用该App的时长。

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在统计周期(月)内,平均每个人单次使用该App的时长。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