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前瞻

近年来,许多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壮大,其中不乏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成功企业,也有少部分企业盲目扩张,使得隔离机制缺失,风险不断累积。2020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央行同步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推动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招商局金融板块实现了“4+N”业务布局,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直投、多种金融(融资租赁、不良资产管理)等领域,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2001年,我国台湾地区出台《金融控股公司法》,允许银行、证券、保险联合经营,是台湾金融控股公司运营和监管的基本依据。富邦金融控股公司为台湾地区首批注册成立的金控公司之一,也是台湾地区逐渐形成的四大金控公司之一,其运营模式非常具有代表性。

4月24日上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成功邀请到了富邦金融控股公司高级顾问/前富邦金控总经理龚天行、招商局金融事业群/平台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胡斌进行主题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前瞻”的讲座。此讲座系“全球保险科技与康养新生态”系列对话第二场,内容涉及国际、两岸金控发展背景与现状,招商局金融与富邦金控的运营模式,金控监管的演进逻辑及关注重点,以及金控领域未来的前瞻展望。

两位嘉宾与清华五道口均颇有渊源,胡斌是清华五道口金融学97级硕士校友,龚总所在的富邦集团也是中国保险与养老研究中心在成立之初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龚天行首先分享了富邦金控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富邦金融事业从60年代的共赢为主的开端到80年代的金融开放,到90年代初成立银行、人寿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蔡氏家族在没有金控公司这个概念、也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监管的情况下,通过在这不同的公司里面共同持股,作为一个轴线彼此互相的连接,各个企业之间彼此互相的帮助,这就是早期金控公司的雏形。

在谈到与国际金控发展的对比时指出,富邦金控在2000年初看到,除了金融业的规模日益的扩大之外,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范畴化,即金融业彼此之间的跨业经营。在欧洲和美国都有典型的案例,最著名的就是花旗银行并购了 Travelers Group,使得保险以及商业银行,也可以进入到了投资银行证券业的领域。

金融控股公司,有三个C的优势,第一,Cross Selling,交叉销售;第二,Cost Sharing节省成本;第三,Capital Efficiency资本集中,使得控股公司可以有更大的并购筹码,可以产生质变更大的结果,使它成为一个更具备优势的收购工具(acquisition vehicle),所谓的并购的平台,而后来这种模式的发展也的确如此。

在谈到金融监管时,龚天行指出,金融业的特性决定了其行业发展永远是创新跟监管并行,因为金融业是资金的中介业者,在整个经济的运转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很不幸的是,人的特性就是有的时候贪婪,有的时候又非常保守。那么在贪婪跟保守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金融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会带来经济的剧烈震荡。所以说当金融业非常贪婪的时候,他们会发展出一些新的经营模式,不见得是坏的。但是当这种新的经营模式无限扩大,所伴随的风险也会持续放大, 就需要监管的介入。

金融业的两个必要的主轴,一个是我们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也做创新,但同时又必须要在监管的架构之下。国内的金控公司法的实施是不改变国内现行金融业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为主的格局,是对现行格局的完善和补充。从金融业的整体,从国家的整体来看,监管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监管之下才能够有序的发展,才能够有效的发展。台湾的情况也是如此,台湾虽然有金控公司法,但是台湾仍然有银行法,仍然有证券交易法,仍然有保险法,所以说它是有一个跨越的上层架构之下,仍然是在一定程度上面分业监管。

胡斌首先回顾了招商局的历史,从晚清以民族航运业为起点的轮船招商总局,到以综合交通与基础设施、特色金融服务、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三大产业为核心的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招商局也是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仁和保险1875年)与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的缔造者。改革开放后,招商局于1987年发起成立了招商银行,1988年创办了平安保险,随后相继开办了其他类型的金融业务和机构,见证了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阶段和综合化经营历程。

近现代金融发展历史和金控监管史,是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交织的历史,是对金融风险来源特征、表现形式、深层原因、应对方式逐步认知的历史。以美国为例,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金融机构从事自然的混业经营,引发了1929-33年金融危机,事后反思,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极大影响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于是监管机构在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设置“防火墙”,开启分业经营和监管。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共同基金、资产证券化、衍生工具等新产品出现,金融创新加速,产品和机构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监管逐步放松,《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实现了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更多地关注经营效率。2008年次贷危机后,面对高杠杆催生的风险,监管并没有简单地收缩和回归,而是对系统性风险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为大型金融机构可能遭遇的极端风险提供解决方案,对金融机构的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进行规范。无论是美国的伞形监管,还是澳大利亚的双峰以及英国的准双峰监管,都是基于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认知和管理要求,以及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要而逐步完善起来的监管框架,是风险冲击—监管应对在新阶段的表现形式。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监管也是类似的。1993年大力整顿金融秩序之前,银行纷纷涉足证券、保险、投资、地产等业务领域,形成了混业经营的模式。随着1995年《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保险法》相继颁布实施,确定了分业经营和监管的格局。2002年批准平安、中信、光大综合化经营,大型金融机构开始混业经营尝试。随后,地方金控平台、国企金控、民营金控、互联网金融集团相继成长起来。同时,也出现了无序扩张、风险累积的问题,2017年,金融去杠杆、风险整顿再次被提上日程。所以,内地的金控监管,是在控风险的背景下提出来,这跟2001年台湾金控公司的监管背景不一样。

谈到金控公司数字化转型,胡斌总结了五方面的竞争要素:

一是客户,如何通过流量实现用户转化;
二是产品,移动互联时代的金融产品,不同于传统市场认知;
三是技术,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但能够为传统金融赋能,还能直接带来颠覆和超越机会;
四是平台,多业态的生态圈,才能突破简单物理网点的桎梏,形成“场景金融”的优势;
五是渠道,传统线下、移动线上的竞争格局基本定型,更多机会在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龚天行提到大概在4年多以前,曾经在台湾发表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做《金融业的变与不变》。他提到在新的互联网在所谓的虚拟世界发展的情况之下,必须要更多的数字化,更多的科技化。但是同时金融业的一个特性就是因为它是使用大众资本,也因为它是经济的循环里面资金循环的中介的这样子的一个地位,它必须是一个受监管的行业,这个是不会改变的,这个是永远也不会改变。

最后两位嘉宾又从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前瞻的角度分别分享了对各自企业和金控行业未来发展的愿景。龚天行指出,台湾富邦衹希望成为亚洲一流的金融机构,不仅在香港和大陆市场,也在泰国和越南寻找机会,台湾本地金融业高度分散化的现状也将通过并购实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富邦也在寻求国际发展的机会。富邦人寿保险公司大概在两三年以前,也在韩国取得了一个韩国本地的保险公司的控制权。这个也是我们在东北亚的第一个尝试。我想我们会继续的来努力朝这个方向来前进。

胡斌用三个“化”来概括金控未来的发展:

第一是特色化,或者说核心业务化。尽管金控公司是一个综合经营主体,可以做多种类型金融业务,但从多年的经营实践来看,没有金控集团能够在所有业务上全面开花,全部占据全球或者区域性的领先优势,所以,金控集团需要突出特色业务,打造核心业务。

第二是轻型化。近年来,对于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水平,监管要求很高;另一方面,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蓬勃发展。金控集团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就是从融资者转向交易撮合者,从风险承担者转向风险代理者,从资金中介者转向财富管理者。

第三是数字化。目前,金融科技及数字化在商行、投行、保险、资管等各业务层面上均有所应用。未来,在金控层面上,重点是如何在合规前提下做好客户信息整合,做好风险信息共享,做好管理系统赋能,使得金控真正获得“3C”的优势。

本期在线大讲堂,是云课堂新推出的“全球保险科技与康养新生态”系列讲座的第二期。本系列讲座是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策划组织举办。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21年4月24日 下午2:35
下一篇 2021年4月24日 下午7: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