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2019年年度报告致辞

2019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进入新的调整周期,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中国经济顶住内外部压力,表现出强大韧劲,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过去一年,在董事会的战略引领下,管理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谋好、谋快、谋远并举,固本强基、优化结构、深化转型、提升管理,全力推动本行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质谋好,把握“稳”与“进”,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规模增长“稳”,结构调整“进”。我们始终以稳健进取的态度追求发展。2019年末,本集团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达到6.75万亿元和6.22万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1.3%和10.8%。得益于客户基础的不断夯实,我们成功走出同业普遍面临的“存款困境”,客户存款达到4.0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增量同比翻番;个人存款规模首次超8,000亿元,历史性地连续两年增量超千亿元。存款成本继续保持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如果说规模是衡量银行经营管理的“外表”,那么结构就是反映发展质量的“内在”。去年,我们着力优化资产结构,贷款资源继续向低风险、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倾斜,个人按揭、公司低定价和政府类低风险贷款在新增表内贷款中占比超过60%,全行资产安全性、抗周期性进一步提升。我们着力优化负债结构,抓客户、抓结算、抓产品多措并举,客户存款余额占负债比例达64.95%,比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个人存款占客户存款比重21.7%,提升2.0个百分点。我们着力优化收入结构,加大中间业务组织推动力度,非息收入占比32.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通过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安排和调整,我们培育了负债业务“新动能”,筑牢了资产业务“安全垫”,逐步形成了收入增长“稳定器”,从而能够更有底气、更加从容的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传统优势“稳”,新兴业务“进”。对公业务是本行的传统优势。去年,我们持续推动公司银行一体化转型,强化客户分层分类经营,倾力发展交易银行,综合优势得到持续发挥。2019年,本行公司客户数达到74.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3万户,增量创历史新高;对公存款突破3万亿元,继续保持股份制银行领先。我们充分发挥“中信联合舰队”协同优势,累计为企业客户提供联合融资金额达6,400亿元,并深化银政、银企合作关系,成功中标中央单位及25个省市自治区的职业年金计划。

我们将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作为打造跨周期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去年,我们加快搭建零售开放银行基础框架,创设裂变获客营销平台,上线开放代发平台,零售体系化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内生增长动能持续释放。2019年,本行个人客户总量跨越“亿级”台阶,管理资产超2万亿元,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突破8,000万张。我们加快金融市场业务向投资交易转型,搭建了“北京-香港-伦敦-纽约”金融市场全球24小时交易平台,上海分行金融市场中心挂牌成立,信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进一步巩固了货币市场核心交易商地位。2019年,本行实现债券交易收益11.22亿元,外汇交易收益10.8亿元,抓市场、抓机会的能力持续增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品和服务一直是银行业竞争的重要法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我们不断巩固特色业务优势,努力做强政府金融、外汇交易、交易银行、汽车金融、投资银行、票据业务、出国金融、信用卡业务。我们持续打造优势业务,努力做大私人银行、代发业务、托管业务、理财业务。我们积极培育新兴业务,努力做优线上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为传统业务注入活力,使“长板”更长;也希望通过不断创设新兴业务,寻求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中信特色的“大单品”,形成差异化的品牌和竞争优势。

资产质量“稳”,盈利能力“进”。我们深知,资产质量是银行健康发展的根基,始终将提升风控能力、夯实资产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2019年,本集团资产质量指标持续向好,不良贷款率1.65%,为近四年来最低;问题贷款率3.87%,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逾期90天和逾期6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的比例分别为75.8%、84.4%,均较上年末大幅下降;拨备覆盖率175.25%,拨贷比2.90%,均为近五年来最高。同时,本行持续加快不良处置,去年处置不良本金806.0亿,为历史最高;清收现金171.6亿元,同比增长30%;已核销资产清收58.7亿元,是上年的2.4倍。这些指标的明显改善,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做到既“促发展有力”,又“控风险有效”。

在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的同时,本集团盈利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2019年,本集团实现营业净收入1,875.8亿元,同比增长13.8%;归属股东净利润480.2亿元,增长7.9%,为近六年来最高增幅。全行风险资本回报率提升0.7个百分点,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

取势谋快,注重“精”与“准”,加快战略布局投入。

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牢记支持实业发展的初心使命。近年来,我们将普惠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在考核、定价等机制上进行差异化倾斜,努力成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推出自助式贴现产品“信秒贴”,贴现业务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处理,年交易金额达713亿元,已成为高质量服务小微企业的利器。我们全面建立了授信审查、审批、放款、贷后“四集中”的普惠金融风控模式,并依托金融科技手段研发小微信贷自动审批和智能风控预警系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低于全行不良平均水平。2019年,本行普惠金融贷款比年初增长近50%,高出各项贷款增速约40个百分点,大幅超出银保监会“两增两控”和央行定向降准最高档考核要求。

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体。我们将民营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和合作伙伴,推出了支持民企发展十四项金融举措,从政策保障、流程优化、科技赋能等方面,创新业务合作和风控模式,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技术、有前景、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驰援救助一批临时性困难的民营企业。

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我们全力支持国家发展战略,成立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工作组,推动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根据分行地域和业务特点,给予不同的目标导向、资源支持和管理授权,努力与国家区域战略同频共振。2019年,本行战略支点分行和重点区域分行贷款余额和费用投入占比分别达到87.2%和83.4%,比上年提高0.4和1.5个百分点。信银国际、信银投资等境外子公司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有利区位优势,不断深化与本行及中信集团的联动合作,2019年实现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超过1,000亿元,债券承销新增落地项目总量增加60%。我们积极把握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机遇,加大对新基建、大消费、大健康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主动退出低质低效客户。去年本行积极支持类行业授信余额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信贷结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结合更加紧密。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哈萨克斯坦收购的阿尔金银行已取得新突破,2019年实现净利润143.6亿元坚戈,增幅37.2%;不良贷款率0.38%,在哈商业银行中最低;拨备覆盖率达到472%,成为哈国内信用评级最高商业银行之一。

倾力加大金融科技投入。面对日益汹涌的互联网浪潮,金融科技已成为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从2014年在业内率先推出“网络贷款”产品,到与百度联合发起成立百信银行,创新研发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助力雄安区块链平台建设,再到自研国产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我们从未停止过奔跑的脚步。近年来,我们举全行之力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人财物投入创历史新高。2019年,本行科技总投入近49亿元,同比增长36.8%,连续五年增速达30%以上;科技人员达到3,182人,同比增长56.2%。我们的敏捷型IT组织转型布局基本完成,科技全流程研发提速超50%,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和一线需求。我们的基础技术架构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成功投产业内首个基于自主分布式数据库的云架构信用卡核心系统,全行信息科技基础架构整体云化率接近94%。这些科技进步所集聚的能量,正推动着银行经营管理发生巨大变化。2019年,本行苏州财务共享项目投产,实现全行报账集中化管理;上线绩效管理系统和FTP定价系统,大幅提升总分行管理效率;合肥公共运营中心投产,实现上百类业务后台集中处理,对公支付类业务提速70%。我们坚信,只要科技力量强大了,中信银行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革新谋远,开启“破”与“立”,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放眼全球银行业发展,如何通过深化转型,打造中信银行独特竞争优势,是我就任行长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我深信,只要我们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和惯性做法,就一定能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

走战略引领之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我们持续加快创新体制改革,激励创新和容错创新并举,依托年度创新奖、重大创新专项奖励和科技创新奖励,实施分行创新双月工作会制度,积极推动基层“微创新”,调动全员参与创新的热情。2019年,本行共立项11项分行创新项目,34项创新上线项目实现营收17.3亿元。我们持续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授信审批经营主责任人制、管理主责任人制、专职审批人制,制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办法,优化个贷集中运营模式,制定子公司统一授信管理方案,推行差异化授信政策和授权方案,严控增量风险,持续化解存量风险,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我们持续完善内控合规建设,以建设“平安中信”目标,开展“413合规行动”,建立兼职合规员队伍,持续强化员工行为“十禁”。完善问责制度,优化问责体系。实现境内外机构“三年覆盖一次”的审计目标,审计监督成效持续提高。我们持续强化市场经营导向,灵活调整资负管理策略,贴近市场定政策、做支撑。建立分行部门负责人和支行长座谈机制,上线支行长评价总行部门平台,问计问新于分支行,“让听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我们持续深化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建立与区域差异化战略相适配的分行组织架构,新增人员计划的67.4%重点向战略支点分行配置。实施部门OKR考核,多渠道选拔培养干部,扩大差异化薪酬范围,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走资本集约之路,打造轻型发展能力。长远来看,未来银行资本将更加稀缺,实现业务发展与资本约束的有效平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去年,我们严格控制资本消耗,风险加权资产增长9.3%,低于资产和贷款增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稳步提升。未来,我们将聚焦轻资本发展,加速从“信用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变,加快发展投行、代销等居间撮合类业务,重点拓展交易银行、资产托管等轻资本产品,为客户提供跨市场、跨期限的全方位服务。我们将努力从“赚利差”向“赚价差”转变,积极培育资产流转和投资交易能力。立足于改变传统的增量经营模式,健全信贷资产流转机制,创新推动抵债资产、股权投资等“重资本”业务流转。充分发挥外汇、货币市场核心做市商作用,做强做市交易业务,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我们将注重“提质”与“增效”并举,全力打造更加高效的资本管理能力。重点推动财务资源向轻资本类业务倾斜,加大低效资产清理处置和已核销债权追索力度,充分挖掘表外资产利润反哺资本的潜力。

走数字化转型之路,加速科技赋能业务。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银行客户和市场从实体世界转移到数字世界的趋势不可逆转。数字化转型对银行来说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抢抓进入数字化竞争时代的“入场券”。我们将加快推进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地布局数字化转型工作,制定转型规划,加大全行培训力度,培育全员数字化思维,在这一轮银行转型中跑赢大势,不输现在,赢得未来。我们将加快推进营销数字化,充分挖掘大数据资产价值,以数据驱动营销能力提升。本行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集模型开发、训练、部署、管理为一体,已在公司、零售等领域开展百余项精准金融服务,仅“实时智能产品推荐”在一年内推动理财销售1,600亿元,提升资产管理规模410亿元。我们将加快推进决策数字化,建设敏捷高效的数据中台,强化科学分析、评估和决策,全面推动由经验决策向数字化决策转型。我们计划组建400-600人专业数据分析师团队,为一线操作、前中后台和各层级管理角色量身定制数据应用能力。我们将加快推进管理数字化,深化渠道效能管理、数字风险管理、数字考核管理、数字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尤其是在风险管理领域,通过利用大数据创新信贷审批和定价模式,实现自动化风险预警和在线风险控制,全方位提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逐步形成决策制定、执行和反馈的迭代闭环。

2020年,突如其来新冠疫情让每个人都有一份不同的感受,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迸发出的巨大能量。2020年,也是本行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我相信,中信银行人的每一分耕耘和努力,都将在点滴中开花结果,转化为企业的价值成长!

执行董事、行长方合英
2020年3月26日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中信银行,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20年3月30日 下午5:17
下一篇 2020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